cover_image

公安文化人丨赵国栋:发好公安声音 讲好公安故事

全国公安文联
2021年09月02日 14:40

图片


图片

赵国栋,国家移民管理局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番禺边检站三级警长,原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三级演员、主持人、戏剧曲艺导演。

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曲艺家协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全国移民管理文联理事,广东省朗诵协会常务理事;公安部“公安文化基层行”文艺小分队队员。

图片

图片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图片


图片


十年从警路,历练一身正气。
赵国栋,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院表演系,从一名艺术院校大学生,到公安现役军人,再到移民管理警察,身份的转变让他历经磨砺,不断成长。脱去当初的稚嫩和青涩,如今的他,已将笔挺戎装下的刚毅气魄融进血脉。

2011年-2021年期间,他先后多次参与“公安文化基层行”公安部文艺小分队、公安边防部队文艺小分队等赴西藏、内蒙古、甘肃、河北、天津、江西、福建、浙江、四川、广东等十多个省份、近百多座城市慰问官兵和辖区群众数十万人;累计主持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公安边防部队、广东省公安厅、广东边防总队、广州入出境边防检查总站各类大型文艺汇演、主题晚会、事迹报告会、宣讲会等600余场;为国家移民管理局、边防部队、广东省公安厅等50余部宣传片、汇报片、警示教育片配音。创作并参演公安题材情景剧、小品、情景讲述、快板、相声等节目20余部,参与录制朗诵作品10余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在公安文艺工作的道路上,他履职尽责,出新出彩。在4800米的雪域高原上,他顶着高烧拔掉氧气瓶,与民警战友们挽手合唱,鼓舞士气;在偏远的海岛山村里,他顶着油灯演绎感人小品,与民警们挥泪相拥,送去温暖;他用阳光的生命诠释着文艺轻骑兵的战斗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公安文艺工作者为警服务的根本宗旨。


图片


图片




全心钻研公安文化和文艺创作的赵国栋,在源于基层生活的公安文艺作品的创作上,也身先士卒,高产高效。他主动深入基层一线战友的工作和生活中,将采集的身边人、身边事创作编排成语言节目,他的几部自编自导自演的代表作品,深受同事们的好评,同时,也在各类赛事中屡获殊荣。

图片

图片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获奖经历 滑动阅览

编剧导演主演小品《脸黑,怎么了》荣获

2019“为祖国放歌第四届全国公安系统文艺汇演金奖

个人单项优秀表演奖

2019“为祖国放歌首届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文艺汇演三等奖

优秀作品奖。

 

主演小品《小岛、姑娘、兵》荣获

2012全国公安边防部队文艺汇演专业组曲艺类金奖

公安部第十二届金盾文化工程奖。

 

导演并主演小品《请战》荣获

2013全国边检系统原创作品大赛金奖

2014全国公安系统文艺创作汇演银奖、

2014全国公安系统文艺创作汇演优秀创作奖

2014全国公安边防部队原创作品大赛二等奖。

 

编剧、导演、主演小品《安排》荣获

2018第四届全国公安系统相声小品大赛三等奖。

个人单项最佳表演奖

 

主演相声《说软到硬》荣获

2019“为祖国放歌首届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文艺汇演二等奖。

 

主演相声《较量》荣获

2015全国边防部队廉政文艺作品铜奖

 

主演快板《南粤边检谱华章》荣获

2014全国公安系统文艺创作汇演铜奖,

2015全国边检系统原创文艺作品银奖。

 

主演快板《廉政花开创辉煌》荣获

2015全国边防部队廉政文艺作品金奖;

 

创作并朗诵《一刻钟的团圆》、《分秒间的生命接力》荣获

2017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公安赛区全国总决赛三等奖。

 

主演边防部队题材微电影《蓝色青春》获得

首届中山杯微电影大赛最佳男演员奖、优秀艺术片奖

     公安部第二届“三微”大赛三等奖、公安边防部队微电影大赛二等奖。
 
主演微电影消防主题《选择》
获全国公安系统“三微”大赛二等奖。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首届强警标兵提名奖。

公安部边防部队岗位技能练兵先进个人。

 

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

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

优秀干部2次,嘉奖2次。

采  访


图片
1、  您的文艺情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赵国栋:如果说对文艺有认识,那还真要从幼儿园时说起,12年的义务教育和4年大学表演系学业生涯中,大部分记忆都是在舞台上参加大大小小的各类演出和比赛,这也是让我可以忘记吃饭和睡觉的唯一热衷的事情。但是要说对文艺开始产生“情结”,那自然不得不提及从警之后的第一次慰问演出,那种与基层一线公安战友的现场互动,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公安文艺工作的意义,除了战友们热烈的现场反馈,更加触动我的是他们对慰问本身的无比期待的目光,还有实地、实景的真实感,这种情景,是永远支撑我去到基层一线为战友们演出的强大动力。

图片
2、    谈谈您的学习经历吧。

赵国栋:有优秀的前辈老师指导和更多的实践机会,是每一个学习艺术的学生都求之不得的事情, 这一点上我真的很幸运,正式学习表演,是在大学里,我的表演老师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原表演系主任糜曾老师和部队文工团出身的王彬冰老师,二位名师都是军人出身,因此对我的要求不仅仅在专业上,更多的是在“规矩”和“作人”的教导,无形之中更让我有了从警的意愿。入警之后,同样幸运,遇到了很多公安文化前辈,无论是在主持、曲艺表演、还是导演创作上,都有我们小分队的老队员的悉心教导,其实,我私下还认了很多“师父”,虽然有的时候不好意思叫出口,但是心里的那种敬佩始终犹在,每次小分队的演出结束,我都要单独请师父们给说道说道,指点指点,然后再改进改进,这其中最难学的,就是如何用自己专业知识和特长,服务好公安文化。我想这肯定也是每一个公安文化工作推动者、实践者终身要学习的课题。

图片
3、    谈谈在深入基层,特别是‘公安文化基层行”文艺小分队深入一线过程中您对警察职业的认知?

赵国栋:深入基层,其实也是作为一个移民管理警察的本职工作,本身就在基层一线,很多时候,创作并不是任务,而是身在其中的工作,尤其是在公安文化基层行文艺小分队深入一线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回单位的感觉,看看自己的同事,看看自己的兄弟,跟他们聊聊天,叙叙旧,侃侃山,聊到兴头上,高歌一曲,兄弟们一起,该畅所欲言,酣畅淋漓,只不过是我拿着话筒,他揪着衣罢了。警察职业,崇高光荣,但警察也是有血有肉的、有情有义普通人,剑胆也有琴心,刚毅中也有柔情我们的语言和歌声,可能就是他们中心那股不轻易诉说的剑胆侠骨和琴心柔情。 

图片

4、    讲讲您的作品如何体现出的警察精神。


赵国栋:对于创作还是初学者对于呈现,更有待提高,每一个来自于基层的公安语言节目作品,本身的内容素材,一定是取材于身边人身边事的,因此我始终认为还原故事人物本身的真实性是第一,改编过于写意或者夸大,会影响故事本身的可信度,过于还原故事的写实,不够艺术化。

要想让作品好的体现出警察精神首要的就是彻底体会原人物或者事件素材中真正的精神谱系其次要在艺术加工的手段上,做更多的判断和尝试。参与创作的作品当中,让我烧脑费心的,节目的形式整体基调、呈现色彩,虽说都是舞台上说话,但是只有选择了合适、准确的语言节目形式来表达才能够透彻的体现出我们究竟要告诉观众战友们什么道理、什么精神。


图片
5、    您认为如何用文艺作品传递新时代公安文化的声音?

赵国栋:

出作品出深受一线战友喜欢能够引起共鸣、为之动容的作品。

精品,经得起时间考验地域考验、不同受众考验的精量作品。

传递公安文化声音,讲好公安楷模故事

常发声、发声!


END

稿件来源丨全国公安文联

编辑丨 邵   丹

责编丨 李   楠

主编丨 骆   浩

图片
修改于2021年09月03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全国公安文联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