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艺术科学项目管理中心于7月2日发布的“2019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名单”,我院朱恒夫教授继完成了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傩戏剧本整理与研究”之后,再次以首席专家的身份中标,领衔承担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戏曲史(上海卷)”的科研任务。
上海戏曲是全国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后,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现在常驻的主要剧种为京、昆、越、沪、淮,但在五十年代,还有扬剧、锡剧、甬剧等。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越剧院、上海淮剧团、上海沪剧院不但推动着本剧种的发展,对于整个戏曲的进步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70年来,上海戏曲界创演了一大批“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越剧)、《罗汉钱》《芦荡火种》(沪剧)、《智取威虎山》《曹操与杨修》《成败萧何》(京剧)、《秦香莲》《金龙与蜉蝣》(淮剧)、《班昭》《司马相如》(昆剧)等等。新时期以来在“都市戏曲”理念指导下所创演的剧目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由于上海的编剧、表演、作曲、舞美等领军人物众多,国家文艺主管部门经常委托上海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以给其他省市培养戏曲人才,可以说,上海是全国戏曲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
上海亦是戏曲理论研究的重镇。
总结上海建国以来的戏曲发展历程,有助于完整展现新中国的戏曲风貌。
本项目子课题负责人分别是上海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曹凌燕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程华平教授、原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昆剧团团长郭宇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院长赵炳翔教授和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张燕丽教授。
(王晶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