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号19:00,我院特邀编剧、导演张鹏老师于线上腾讯会议开展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系列讲座第二十讲《影视工业系统中的编剧》,与学院百余名师生就影视工业化及编剧行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精彩分享。
(图为本次腾讯会议截图)
主讲人张鹏目前从事编剧、导演。入行十余年,他曾参与过从动画片到情景剧,从电影、电视剧到网剧的制作,从事过演员、项目策划、制片人、监制、编剧等职业。他的主要作品有:《执念如影》、《盾神》、《中国制造》等。
(图为网剧《执念如影》海报)
讲座中,张鹏老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与干货满满的分享内容带领同学们深入思考,线上参与的同学们也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张鹏老师积极互动。张鹏老师从影视产生的沟通机制破题,先后讲述了编剧在一部片子中的责任与能力,并重点阐述了编剧这个职业是如何进入到工业体系当中的。张老师指出:工业不光是“科技与狠活”,它包括一套完整的分工体系。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拆解,并能够相互替换的特点是电影工业化带来的益处,但工业流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例如沟通与情感内核的表达与传递。
(图为本次腾讯会议截图)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存在壁垒,在影视工业中,观众与制作者之间也存在着壁垒,而编剧则是那个削弱并尝试打破这层壁垒的人。在大家都摸不清故事的样貌时,编剧则应该负责提供一个简明易懂的剧本,主创团队可通过该剧本去想象出电影的样貌,编剧推动剧本被更好地理解,将作品变得完整且统一。
对于影视行业中最重要的一环——受众,张老师则巧妙地引经据典,通过信息反馈机制、库里肖夫实验、炸弹实验等比喻,提出在一部影片中,要尽量“降噪”,从剧本创作到整个电影拍摄,编者都要把观众当成一个不可或缺的创作要素。
(图为《盾神》百度百科海报)
创作者影响着观众的心理,观众的感受也同样影响着创作者的制作方向。与美国西进运动进行类比,在电影工业创作中,不能单纯依靠大数据写剧本,但当合作方拿出大数据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石与推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因纷纭而随意更改初心,也不因自我而一意孤行。
最后,张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初期学习方向、新手入行、版权维护、剧本人物塑造等问题进行了细致且实用的解答……表明通识教育对剧作人的必要性,更希望每位剧作人都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将设想与现实有机结合,创作出更多具有落地实践意义的作品。
此次讲座大到工业电影观,小到一个人物的塑造,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与创作思路,以此为起点,影传人将在日后的影视作品创作中更谨慎地决定,更深刻地思考。(撰稿:王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