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号19:00,我院举办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系列讲座的第十九讲活动。讲座特邀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陆嘉宁为我校师生进行了《电影中的战争与创伤》的讲座,探讨了战争电影中关于历史的影像书写背后之意义。讲座由龚艳教授主持,众多师生线上共同参与。
主讲人陆嘉宁老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文化与批评,外国电影史。出版著作《银幕上的昭和:日本电影的二战创伤叙事》《黑色记忆:战争创伤影像杂谈》,译著《新千年的好莱坞》等。
讲座伊始,陆嘉宁老师从普通士兵微观叙事视角出发,将《西北无战事》与日本导演市川昆《缅甸的竖琴》、《野火》以及德国电影《斯大林格勒》三部作品相比较,整理了战争电影中个体视角叙事下创伤体验的表达,总结了这些影片的成功原因。之后,陆嘉宁教授又就如何看待战争电影中暴力和惨状的审美化及消费创伤等问题结合《南京!南京!》《雅典娜》两部影片作出了具体回答,她认为:“普通士兵微观叙事中所放大的个体创伤不应成为其逃避宏观历史责任的理由,一个国族的责任无法被普通士兵的创伤叙事所遮蔽。”
讲座第二部分,陆老师从影像虚构与历史叙事出发,解释电影作为文化仪式,既有类似“博物馆”的历史认知功能,也有类似“纪念堂”的道德颂扬功能,历史化仪式和道德化仪式之间的转换,有时是为了以双重标准解释被害者和加害者的身份,有时又确实起到了解剖历史和呼唤和平的作用,应当用多重、辩证的思维来看待。另外,陆老师还从近十年日本二战题材作品中的女性视角进行了多重叙事视点的补充。
讲座尾声,陆老师总结出战争电影中的三种对立框架:个人vs战争;个人vs国家;个人=国家vs敌人个人=敌国。以及军事伦理中的三种主流战争观:现实主义战争观、正义战争论、和平主义。从战争片与战争观的大框架梳理出战争电影中的叙事模式与观点。
最后,陆老师耐心解答同学们对于如何平衡战争电影与历史真实的困惑,提出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八字总结,让同学们对战争电影有了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至此这场令师生们受益匪浅的讲座,在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撰稿:袁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