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传党史系列讲座|青春告白祖国 从《开天辟地》到《觉醒年代》
2021年5月12日上午10:00,由汪天云教授主讲“青春告白祖国 从《开天辟地》到《觉醒年代》”党史讲座在徐汇校区文馨楼408会议室举行。讲座由理论教研室周胜南副教授主持。学院党委书记杨康贤、党委组织员王姬文老师以及40余名学生党员参加。
讲座开场,汪天云教授谈及自己在创作《开天辟地》时的契机,感叹“没有哪一个政党是在船上建立的,因此我党经历的风雨与坎坷是巨大又辉煌的。”汪教授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将文学创作与党史内容紧密结合,用自身的创作经历向师生们传授了丰富的经验。
汪天云教授将专业知识与党史故事充分结合,同时也分享了自己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看法与观点。汪教授认为《觉醒年代》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将当时的北大风云与时代人物,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影响力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汪教授希望此作品可以激起青年学子们的创作欲望,同时提出了对在座学子的殷切期望,这一代年轻、有锐气、有胆识的“澎湃后浪们”应大胆地进行红色题材的创作,“为人民的江山做好我们的贡献”。
汪天云教授用丰富详实的党史故事与独到见解,向在座师生展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陈望道等时代杰出人物在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上的踏下的青春脚印。汪教授还归纳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提到如今的党史教育已经进入文化领域,而正是一部又一部优秀党史题材作品的涌现,使得我们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清新更深刻地理解。
讲座得到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响应,周胜南老师总结道,汪教授这一堂党课将我们的专业知识融入党史中,从《开天辟地》到《觉醒年代》的创作背景、创作时代;用个案诠释文学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都让未来的“传媒人”认识到了红色题材文艺作品的重要价值意义。
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恰是百年·风华正茂”党史系列讲座的第三讲,本次讲座继续秉持“专业特色与党史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在学院师生中间引起了热烈反响。通过党史学习,同学们应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把“艰苦奋斗”作为永远前行的动力;把“诚朴勇毅”当作始终不变的追求。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百年党史传承子长精神。
主讲嘉宾:
汪天云教授,电影《开天辟地》编剧,1992年获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曾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上影集团副总裁,现任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现场同学也就讲座内容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018.19.20级徐汇本科生党支部陶奇:
汪教授对我们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如何创作出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带来了启发,同时也解答了关于“历史剧中是注重对人物的刻画还是注重事件本身”的问题。汪教授的一席讲座,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初心和追求严谨的艺术态度,也给我们影视专业的学子们指引了一条正确的创作发展道路。
2018.19.20级奉贤本科生党支部刘贺:
“学史明志”,这是在本次党课学习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在课上,汪教授以清晰的逻辑阐释“开天辟地”和“觉醒年代”的历史背景,而且深入地讲述从党的成立到党的转折等光辉事例;在这些历史故事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出场,一位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先辈们所做的事情动人心弦,如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等,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使命担当感。从这些事例之中、在党史之中涌现先辈身上,我体会到了信念的力量,给我以及在座的各位党员、预备党员和积极分子们以巨大激励。
20级硕一支部邓玉山:
汪教授通过对两个时代下两部主旋律影视作品的讲评,将我们引入了从影视作品中学习了解党史的途径。讲座中汪教授讲到人物形象的设置在这些年来的变化让我印象深刻。汪教授告诉我们在影视作品中故事固然重要,但人物确是重中之重。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才能使得观众能够牢牢记住故事。作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汪教授的一席话给我了很大的启发,也让我开始对本地的党史充满了兴趣。
2017级本科二支部赵婷:
“《觉醒年代》不仅是一部学习党史的影视剧,已经可以上升到文学高度进行评析的作品。”这是今天汪教授对《觉醒年代》的评价。
今天我是带着内心疑问来听讲座,我很好奇,红色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从不间断,为什么偏偏没有这么多宣传的《觉醒年代》能获得大众认可,尤其是吸引到青年一代的关注。今天汪教授的讲座帮我解决了这个疑惑——历史发展到现在,我们对许多历史人物的评价逐渐客观、多元、全面,所以我们能在影视剧中看到“神仙打架”的场面。
也许这就是我们喜欢《觉醒年代》的原因之一,人是复杂的,历史上的他们所处在一个各路思潮混杂的特殊年代,他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更是复杂的,甚至矛盾的,从前的影视剧或许对部分历史人物的评价比较单一,存在一定偏见,但是现在,这种“神仙打架”的画面实际上能真正让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们体会到特殊时期、伟大时期,之所以特殊和伟大的原因,能够真正理解“历史选择共产党”的真正内涵。